1.5 云原生的飞轮效应概述
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,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,每转一圈都很费力,但达到某一临界点后,飞轮的重力和冲力就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,这时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,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,而且不停地转动,这就是著名的“飞轮效应”。
-- 《从优秀到卓越》Jim Collins。
”飞轮效应“用在从企业服务角度思考的云计算身上同样适用。
1.5.1 云原生之前
在云原生出现之前,软件开发领域存在如下图的基本循环。

在这个闭环中,迭代速度通常并不快(典型如大型电信产品一年只做一两次大版本发布),用户规模也比较小(除了电信软件,和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差异),因此客户(包括开发、测试、运维、市场运营等)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功能性。
1.5.2 云原生时代的新挑战
随着互联网,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用户规模剧增,对功能性的要求急剧增加。

而在满足功能之外,对效率的要求更加迫切:需要在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运维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,以快速变更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,同时还必须尽量控制成本:

对速度和成本的追求催生了云计算市场,并一步一步演进到云原生架构,出现了容器、微服务、服务网格、不可变基础设施等技术和理念:

云原生架构,不仅仅体现在功能性方面的进一步改善和加强,而且在易用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:

最终,云原生不仅仅在功能性方面可以满意客户需求,还通过改善易用性极大的提升了客户体验。因此,在原有的闭环之外,云原生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闭环:

- 通过云原生架构,在功能性之外提供易用性
- 通过提供易用性,提升客户体验
- 提供提升客户体验,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
- 而效率的持续改进,会促使云原生架构进一步演进,出现更多易用性更好的理念和技术,云原生提供商也愿意加强产品易用性方面的表现。
最终,在云原生时代,以客户体验为中心,形成功能性和易用性两个闭环。